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衰退。2009年以來,全球經濟進入了自196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衰退,截至目前,經濟尚未徹底復蘇,而且還可能面臨新一輪衰退。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和需求不振將會繼續蔓延。
一、外圍環境
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衰退。2009年以來,全球經濟進入了自196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衰退,截至目前,經濟尚未徹底復蘇,而且還可能面臨新一輪衰退。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和需求不振將會繼續蔓延。
二、上游原料
2015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當前中國化肥行業已經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產能過剩、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和優化原料結構、推動產品結構和質量升級、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節能環保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中國化肥行業“由大變強”。其中氮肥要求控制總量,優化結構;磷肥要求瘦身強體,貼近終端;鉀肥要求內外并舉,科學發展。
在此背景下,預計明年氮肥、磷肥、鉀肥行情難言樂觀。其中磷肥、鉀肥回落幅度或較大,而氮肥行情將繼續低迷運行。上游原料價格的降低,將減少復合肥的成本,從而促進復合肥價格的理想回歸。
三、下游農產品
1、糧食價格低或成為常態
一方面,供需失衡短期難以緩解。眾所周知,糧食價格走勢的總體影響因素主要是市場供求關系。隨著產量高、庫存量高、進口量高的“三高”疊加,糧食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國內外產品倒掛,國內產品繼續承壓。據悉從2013年7月大米、玉米國內價格開始持續高于配額內進口到岸稅后價,2014、2015年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產品呈現全面倒掛態勢。預計明年全球多數農產品產量仍將處于高位、市場供給充足,加之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能源等大宗產品價格處于低位,農產品食物需求和工業需求增長都較為緩慢,價格短期內將處于低位,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仍將持續,價差甚至還有可能擴大。磷復肥會議上有專家指出,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農產品價格實質水平(農產品名義價格增長速度低于貨幣供給量增長速度)可能趨于下降。近一輪農產品總體生產價格名義水平下降的周期性階段需要若干年才能結束。
2、部分種植面積或減少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其中針對當前玉米供大于求、庫存大幅增加的形勢,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潘文博表示,今年以來農業部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今后的思路是鞏固提升優勢產區,適當調減非優勢產區。“我們近期制定了‘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這部分區域在我國地形版圖中呈現從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布,故稱‘鐮刀彎’地區。”潘文博說,“鐮刀彎”地區就是玉米的非優勢產區,這一區域既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又是生態脆弱區,還多為農牧交錯區,對優質飼料需求旺盛。因此,農業部將加快構建“鐮刀彎”地區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計劃到2020年,該區域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億畝左右,比目前減少5000萬畝以上。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